中山大学-康乐园

标题: 中山大学校园发掘出13座古墓 [打印本页]

作者: meili    时间: 2022-3-11 14:54
标题: 中山大学校园发掘出13座古墓

 
1月6日,一则中山大学南校区挖出数座古墓的消息,瞬间让中山大学上了热搜。7日,经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勘探确定,此次发掘共发现13处墓葬、1口水井,其中东汉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其中,标号为M1、M2、M3三座汉、明墓葬初步判断文物价值为B级(重要),保存状况为B级(保存一般)。为何中山大学能暗藏着如此多的“宝贝”?这些文物是否代表着某个年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呢?
  
记者了解到,考古发掘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东区食堂项目工地,现场发掘已基本结束。此次现场总共发掘出37件(套)文物,其中M1号东汉墓出土文物35件(套)中,有6件都是动物俑,卧在地上的陶鸡,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另两件文物分别是清墓出土釉陶罐1个、墓志1块。
  

据介绍,这个东汉墓的墓室原来很完整,人可以站立通行。发现时,它的上部已经被晚期、后代建设破坏了,现在只剩下一个墓底局部。墓底出土了不少东汉晚期文物,包括陶牛、陶鸡、陶壶、陶罐、陶盖,还有一些陶案残片。
  

随葬品标志着墓主的身份、等级,根据现场发现,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朱海仁推测“汉墓的墓主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家庭生活水平至少在小康以上”,因为“一个人去世后能够建造一定规模的墓室,墓室里还有数量不少的随葬品”。


考古人员在现场发现一块清代墓志,上面的文字有一些已遭破坏,目前看不清楚,可能是墓志铭或者买地券。

此次发现古墓与中山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据了解,该项目位于“康乐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区,这一区域内有凤岗、马岗顶等山岗,地势较高,以往曾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和东汉墓葬等遗迹。1950年代曾发现史前时期的石器,1960年代以来多次发现数座古代墓葬,2014年被公布为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研究成果看,汉代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小岛。考古发现的东汉墓葬,其主人生前可能是在这些小岛上生活的居民。”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地势较高,适宜古人生产生活,死后埋葬。
  
该项目考古现场负责人宋中雷表示,下一步,学校和广州市考古院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和考古工作规程,对这些古遗址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

这也并非是中山大学第一次发现古墓。据记载,1961年1月10日《羊城晚报》曾披露中大考古教研组在校内发现一处西汉时代墓葬;同年11月,《中山大学》记录,中大考古教研组在校区东区原高岗球场发掘出一座东汉砖室墓葬;1981年4月,中山大学东南区电教大学施工工地发现东汉时期墓葬一座。经有关部门同意,该校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师生们自己动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文章来源:新华网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杨昱浩
审核:郑媛
作者: hbbf    时间: 2022-3-19 08:29

好贴 帮你顶 关注

作者: gjhf    时间: 2022-4-28 09:14

很好 支持关注下

作者: cfdg    时间: 2022-6-2 07:59

支持 关注下   

作者: mhjy    时间: 2022-6-9 05:08

好贴 值得思考





欢迎光临 中山大学-康乐园 (http://www.kangleyua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