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康乐园
标题:
中大眼科团队重大突破!!!先天白内障患儿可长出新晶状体
[打印本页]
作者:
。。屋里的烟
时间:
2016-3-17 10:54
标题:
中大眼科团队重大突破!!!先天白内障患儿可长出新晶状体
关注“高视远望”微信号,现在开始每天学习一点,进步一点!
一个孩子如果出生就被诊断患有先天性白内障,
无法看清这个世界甚至可能失明,
对这个家庭无疑是巨大打击。
每个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父母都会饮泣:
多希望孩子的眼睛能够再生一次!
如今,这个愿望不再是梦!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领衔的国际化团队,经过18年的研究,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内源性干细胞原位再生出透明晶状体,首次实现了人体有生理功能的实体组织器官再生,并在临床试验中让12名两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孩子成功长出透明晶体!
这意味着,2岁以内不适用于传统白内障手术(切除病变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今后可通过内源性干细胞原位再生成晶状体重获清晰“视界”!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眼科医院院长,中山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奕志
先天性浑浊的晶状体可重新来过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晶体呈各种形态的混浊,阻碍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及视觉信息传送至大脑,使得视物模糊乃至失明,也可继发斜视,眼球震颤,
已成为儿童失明的第二位原因
,给许多家庭带来很大痛苦。
先天性白内障跟老年性白内障是完全不一样的,治疗难度更大,原因有以下两个:
小孩子的眼睛没有完全发育好,组织特别娇嫩,术后易发生炎症和其他并发症;
如果植入人工晶体,度数很难把握,因为小孩的眼睛小,眼轴短,人造晶体并不会跟着小孩的眼睛一起长,所以2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并不适合这一手术方式。
刘奕志教授介绍,在传统的白内障手术中,需要切开6×6毫米大小的切口,晶状体囊袋破口较大,使得内源性干细胞受到了损伤,无法再生成晶状体。
经团队试验发现,其实眼球的晶状体边缘存在着内源性的干细胞,可以不断分化生长成晶状体细胞,并成功在体外培养出了透明的类晶状体。这就使得内源性干细胞原位再生成晶状体成为了可能。
继而,他们
新创了一种全新的超微创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只切开1毫米的切口,在不伤害晶状体囊袋的情况下,小心地将病变的白内障晶体清除,保护了利于细胞生长的基底膜和再生微环境,让干细胞自然生长出新的晶状体。
研究团队先在新西兰兔和食蟹猴中首次成功原位长出透明晶状体,而后临床研究中12名2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也接受了这种新术式,3个月后所有患者眼睛中都再生出了透明的双凸晶状,
且并发症较低、恢复更快!
不过刘奕志教授也提到,对于老年人而言,还是更适合传统的植入人工晶体,“因为老年人晶状体较硬,微创小口难以清除病变组织,且老年人的干细胞活性较差,生长较慢。”
人体组织器官再生有望成为现实
这一新技术之所以令人鼓舞,是它不仅仅是在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刘奕志教授表示,人体组织缺失后往往不能再生,只能用异体组织或人工器官替代,但异体器官存在免疫排斥,而人工器官则缺乏活性。人类一直梦想着有功能的实体组织器官再生,如今在晶状体上首次得到了实现,
这一成果对再生医学利用人自身的干细胞进行转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上述成果于2016年3月9日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同期刊登的评论认为
该研究是未来视觉修复的重要方向。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人体病变组织器官经手术切除以后,也能利用自身干细胞重新长出一个健康的组织器官。听起来是不是很赞?
★手机听课也方便!
高视远望G-Webinar正式推出手机移动版!躺着走着也能学!赶上直播能向专家提问,错过直接能看录播回放。
欢迎光临 中山大学-康乐园 (http://www.kangleyua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