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石牌校园,中大人并不陌生。
1931~1937年间,按照孙中山生前所嘱,在广州石牌建设了国立中山大学新校园及其建筑群。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迁往康乐园,石牌原中大校址大致为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所有。
石牌校园及其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亦有特殊的地位。其建筑不仅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而且造型优美,装饰繁复,中西合璧,主体造型以中式为主,细部处理常借用西式手法,巧妙自然,是天河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民国时期大型建筑群。
中山大学与石牌村还有鲜为人知的关系。
中大当时石牌村与校方签有协议,其中有陂塘中的水为农田灌溉用水,归石牌村使用,每年留3个学位给石牌村民子弟就读中山大学。
由于中山大学与石牌村良好的历史关系,民国时期,中山大学师生在石牌村举办了夜校、识字班。
民国23年(1934年),石志诚国民小学从潘氏宗祠迁往董氏良湖公祠,并改名为番禺县第四区石牌中心小学,校匾由当时中山大学校长邹鲁题。
民国26年(1937年)中大举行迁校后规模最大的校运会时,运动员还有石牌村的的400多农民运动员参加。
欢迎光临 中山大学-康乐园 (http://www.kangleyua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