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康乐园
标题:
资讯 | 中山大学关于印发《中山大学本科新生在 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中培养2017年 准备工作方案》的通知
[打印本页]
作者:
b7823282
时间:
2017-6-15 08:20
标题:
资讯 | 中山大学关于印发《中山大学本科新生在 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中培养2017年 准备工作方案》的通知
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医院(单位),产业集团,各有关科研机构:
为贯彻落实我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的文化“育人”重要作用,利用南校园优势资源,在本科新生大学学习的起步阶段,通过在南校园的集中培养,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研究制定了《中山大学本科新生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中培养2017年准备工作方案》,现予以公布实施。
特此通知,请遵照执行。
中山大学
2017年5月24日
中山大学本科新生在广州校区南校园
集中培养2017年准备工作方案
按照学校战略部署,从2017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将分步实施本科一年级新生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中培养的计划。为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本科新生在南校园集中培养工作的背景及意义
为实现我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利用南校园优势资源,在本科新生大学学习的起步阶段,通过在南校园的集中培养,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出一流人才,并由此打下中大百年名校教育的烙印。
新生在南校园集中培养的一年,将置身于“处处皆历史,处处有故事”的中大历史文化熏陶中,充分享有丰富的基础教育和通识素质教育资源,感受中大百年传承的历史文化气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固本强基,迈出科学思想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的步伐,扣好大学学习生活的第一颗纽扣。为后续的本科学业乃至人生发展形成优秀的思想品格与崇高理想,为成为爱国爱民爱校、乐于奉献担当、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流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思路和路线
(一)总体思路
从2017年开始,通过2-3年时间,分步实现全校本科一年级新生集中到广州校区南校园培养,并通过加强教学改革,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培养体系,积极推动著名教授开设高品质通识教育课程和基础课程,为今后的学业发展和建立牢固的学校认同感打好基础。
(二)计划路线安排
1.2017年9月,开始实施珠海校区部分大一新生在南校园集中培养。
(1)大一新生在南校园集中培养的珠海学院有: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旅游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即整建制在珠海的6个学院);岭南学院、中文系、历史学系、哲学系、外国语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即原一、二年级本科在珠海学习的6个学院)。
(2)2016年新建并开始招生的6间学院,即数学学院(珠海)、物理与天文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中文系(珠海)、历史学系(珠海)、哲学系(珠海),目前都仅有2016级一个年级的学生,这些学院2017年9月入学的大一新生仍在珠海培养。
(3)鉴于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实施以国际合作办学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该学院2017年9月入学的大一新生仍在珠海培养。
(4)大气科学学院当前2016级本科生在珠海,2014、2015级的本科生在广州校区东校园,为避免该学院4个年级学生分布在不同的3个校园,该学院2017年9月入学的大一新生和2016级的学生仍在珠海培养,2014、2015级的本科生仍在东校园培养。
按照上述安排,2017年9月到南校园报到并集中培养的2017级本科一年级新生将共达约3150人,加上从珠海搬迁回南校的2015、2016级学生1963人,以及原来南校园的在读生,南校园4个年级的本科生总人数将约为9700人。
同时,2017年9月在南校园的全日制研究生约5600人。届时,初步估计南校园共有全日制学生约15300人。
2.2018年9月起,在2017年集中培养的经验基础上,逐步实现所有中山大学本科一年级新生在南校园集中培养。
三、2017年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
(一)2017年的工作目标
今年是开始实施大一新生在南校园集中培养的第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必须全面、深入、从细做好相关的各项准备工作。今年新生入学前的工作目标是:完成珠海校区部分大一新生在南校园集中培养的各项工作准备,做好总数约15300名学生在南校园的教学和生活保障安排;在人才培养体系上,优化好培养方案,理顺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专业基础教学与历史文化传统教育、通识教育相衔接,硬件设施与人才培养需求相切合的良好局面。
(二)八大类16项工作任务汇总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拟定8大类共16项工作任务如下:
1.整体规划类
(1)确定学校三校区五校园人才培养布局调整路线图
2.教学安排类
(2)适于一年级新生在南校园集中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课程体系架构安排
(3)适于一年级新生在南校园集中培养的教学运行的组织与实施
3.教学条件保障类
(4)全校课室的统筹协调使用和改造
(5)新增标准化考场建设
(6)新增实验教学实验室(公共教学机房、语音室、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室)的改造和安排
4.后勤保障类
(7)全校学生宿舍的宿位规划安排
(8)南校园学生宿舍改造
(9)南校园食堂改造
(10)相关学院教师、辅导员及管理人员在南校园的办公空间安排,以及相关学院教师、辅导员在南校园的住宿安排
(11)全校学生搬迁安排
5.学生工作类
(12)辅导员工作安排及学生的思想工作
6.经费保障类
(13)相关预算调整及经费落实
7.人员安排类
(14)需要补充的人员及制定相关酬金方案
8.整体统筹协调类
(15)整体统筹协调和稳定工作
(16)宣传工作
四、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安排及时间节点
任务1:确定学校三校区五校园人才培养布局调整路线图(牵头单位:教务部;协助单位:发展规划办公室、学生处、研究生院、总务处等)
按照学校办学布局,根据学院办学校区规划及南校园集中培养总体安排和发展计划,确定各学院人才培养布局、调整路线图及时间节点。
完成时间:5月底前。
任务2: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课程体系架构安排(牵头单位:教务部;协助单位:相关院系)
通过制定学校2017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围绕学科专业定位,打造专业特色。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南校园的资源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完成时间:5月底前。
任务3:教学运行的组织与实施(牵头单位:教务部;协助单位:相关院系)
为保障2017年9月的教学正常运行,通过提前进行预排课、组课完善准备工作,按照新的教学作息时间合理排课,有序组织学生选课;筹划至任课教师和教辅人员配备,保证未来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
完成时间:6月中旬完成排课工作。
任务4:全校课室统筹协调使用和改造(牵头单位:教务部、总务处;协助单位: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相关院系)
结合预排课情况,根据初步测算,2017年南校园集中培养需要新增课室85间,包括:
(1)改造南校园104栋(原高教院)新增课室31间、小班讨论室9间;小班讨论室除正式教学使用外,同时可用作课后师生交流、研讨、小型会议的场地。
(2)由学校统筹排课使用目前仍由学院管理的课室49间,其中部分课室需改造。在优先满足院系自身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排课需求的前提下,其余时段由教务部统筹安排排课。
(3)进一步协调解决5间课室的需求缺口。
完成时间:5月底前协调到位,8月底前改造完成交付使用。
任务5:新增标准化考场建设(牵头单位: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协助单位:教务部、岭南学院)
结合预排考试情况,根据初步测算,2017年集中培养需要新增标准化考场43间。改造后,将新增标准考场47间,能满足集中培养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标准考场的需求。
完成时间:8月底前改造完成交付使用。
任务6:新增公共教学实验室(公共教学机房、语音室、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室)的改造和安排(牵头单位:教务部、总务处;协助单位: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相关院系)
结合预排实验课情况,根据初步测算,2017年集中培养需要新增机房、语音室各3间,以及化学、物理、地质等基础教学实验室一批,解决方案具体如下(相关需求由教务部牵头,改造工作由总务处牵头):
改造后新增机房3间,能满足2017年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对机房需求(2017年9月南校园需开约13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新增上课学生约662人次。改造南校园106栋原机房3间,新增建成1间100人以上大机房,2间30人小机房)。
改造后新增语音室3间,可满足2017年开设语音课对语音室的需求(2017年9月南校园需开约25门语音课,新增上课学生1150人次,改造南校园106栋原语音室4间、新增改造外国语学院语音室3间,共建成40-50个机位的语音室7间。其中106栋4间语音室兼做备用计算机基础课机房)。
新增公共课实验室:(1)2017年9月南校园新增海洋学院和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两门化学基础实验课(有机实验和无机实验)。(2)2017年9月南校园新增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地质基础实验课程。由教务部与相关学院在南校园协调安排解决。
完成时间:6月底前(基础课实验室)和8月底(机房和语音室)。
任务7:学生宿舍的宿位规划安排(牵头单位:学生处;协助单位:发展规划办公室、总务处、研究生院、教务部、相关院系)
目前在南校园培养的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旅游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的研究生老生继续留在南校园培养至毕业;目前在东校园培养的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老生继续留在东校园培养至毕业;现在南校园培养的国际关系学院本科老生继续留在南校园培养至毕业。
按此方案预测,广州校区的宿位缺口按既定策略通过多途径解决。
完成时间:6月底前。
任务8:学生宿舍改造(牵头单位:总务处;协助单位:学生处、研究生院、相关院系)
根据上述任务7提供的宿位规划和安排信息,由总务处进行分析和现场核查,通过改造学校其他房屋等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宿舍床位需求。
由于广州校区北校园床位缺口较大,自2017年起,广州各附属医院自行解决部分半年或一年的研究生一年级新生的短期住宿。将与附属医院进行协商确定上述安排。
完成时间:8月底前。
任务9:南校园食堂改造(牵头单位:总务处)
目前南校园各食堂就餐餐位合计5258个,基本能满足南校园现有师生的就餐需求。下一步将把部分餐饮设施改造为食堂,并对现有部分食堂进行装修改造以扩大餐位数,达到6258餐位的要求;同时通过调整就餐政策限制外来人员就餐、延长部分食堂开放时间等方式来提高就餐餐位周转率,以充分满足师生对食堂的需求。
完成时间:8月底前。
任务10:教师、辅导员及管理人员在南校园的办公地点、住宿安排(牵头单位:总务处;协助单位:学生处、教务部)
(1)在学生宿舍120栋(原宿管中心办公点)设置南校园辅导员及管理人员集中办公点,并配置办公家具,供在广州校区未设办公场所的辅导员和管理人员工作使用及短时休息。
完成时间: 8月20 日。
(2)计划将利用学校现有住宿设施,将部分房间改造为教工专用招待所。满足教师(辅导员)跨校区工作的临时住宿需求(午休或过夜),并制定临时住宿政策。
完成时间:(待定)
任务11:学生搬迁安排(牵头单位:学生处;协助单位:校区管委会、总务处、保卫处、校办、核算中心、相关院系)
根据以往搬迁工作安排和今年的实际情况,进行学生搬迁的摸查、统计和规划,形成了校园间、校园内搬迁方案,制定2017年学生宿舍搬迁批次安排,协调与校区(园)管委会、总务处、保卫处、校长办公室、核算中心、院系等多部门分工合作,按照计划落实每项具体工作,确保学生搬迁工作顺利、安全、有序。
完成时间:7月9日-7月12日。
任务12:辅导员工作安排及学生的思想工作
(1)相关学院辅导员到南校园的延伸管理(牵头单位:学生处)
安排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旅游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6个学院的学生工作采取辅导员到南校园办公的延伸管理模式。
完成时间:8月底前。
(2)做好迫切希望到南校园集中培养学院学生的思想工作(牵头单位:学生处;协助单位:相关院系)
做好珠海校区暂不回南校园集中培养学院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涉及8个学院:数学学院(珠海)、物理与天文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历史学系(珠海)、哲学系(珠海)、大气科学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完成时间:2017秋季学期。
任务13:相关预算调整及经费落实(牵头单位:预算处;协作单位:教务部、学生处、总务处、公共实验教学中心)
1.教学条件保障建设经费(包括机房及语音室设施,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等)。
2.后勤保障经费(物业管理)。
3.珠海回南校园教师跨校区任课课酬及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交通补贴经费。
4.学生搬迁费用。
在组织专家论证后,报学校审批。
学生宿舍、课室、辅导员办公及招待所用房进行装修改造和购置电器(热水、空调等)、课桌椅、家具涉及费用由总务处从2017年重点项目经费中先行统筹解决。
任务14:需要补充的人员及制定相关酬金方案(牵头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处;协作单位:教务部、学生处、公共实验教学中心)
根据集中培养相关工作需要,研究补充或调整实验员及教辅人员;研究按学校政策应当获得跨校区教课任课课酬及交通补贴的标准和办法。
完成时间:8月底前。
任务15:整体统筹协调工作(牵头单位:教务部)
为保障各院系、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能及时反映到学校,并及时解决工作困难,从现在起由黎孟枫副校长定期召开由各部门、各相关院系参加的工作答疑、研讨、协调会。教务部将积极到院系通报、宣讲、研讨相关准备工作。
任务16:宣传工作(牵头单位:宣传部;协作单位:教务部、学生处、总务处、相关院系)
按照学校关于本科新生在南校园集中培养战略部署的相关精神,加强宣传,全程积极做好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
各任务牵头单位与协助单位已就16项任务进一步分解工作细节,并确定了工作的分段时间节点,将严格按照进度推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7年5月25日印发
今日小编:凉凉凉
欢迎光临 中山大学-康乐园 (http://www.kangleyua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