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中山大学交流感想 - 校园快讯中山大学-康乐园

中山大学-康乐园

搜索
打印 【在路上】中山大学交流感想
  • 4448 查看:
  • 0 回复:
跳转到指定楼层

【在路上】中山大学交流感想

[复制链接]

329

主题

388

帖子

15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3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0:2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大人在中山
  2015年11月3号,我们从杭州出发,乘坐过夜的火车穿越半个中国,来到了这座南方的城市,迎接我们的第一站是晨光微露中的中山三院,以及三院旁尘嚣渐上的城中村——石牌。  在流光溢彩的广州,这个位于天河区中部的区域昏暗、杂乱、匆忙,如同一个巨大的蚁穴,老旧低矮的“接吻楼”比肩而立,分割出无数幽深曲折的小径,条条“羊肠”通罗马的同时,也构成一片会使GPS定位失效的难解的迷宫。这里聚居着来自五湖四海、渴望在这城市争得一席之地的人们,令同是初来乍到的我们平添一份亲切感。  紧接着感受到的就是身上的热汗——广州是个没有冬天的地方。十一月的杭州木叶萧萧,于我而言已经是动用暖手宝的季节,而到了那边却还经历了一月白天穿短袖、夜晚防虫害的生活——忘带蚊帐的小伙伴还被本地的师兄嘲讽了一把“师弟太天真呐哈哈哈”。  经过几日适应之后,我们正式开始了在中山三院的实习。  中大系统的前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做“师兄师姐”,一类称做“教授”,后者被奉上神坛,似乎高不可攀;前者则囊括了上至主治,下至轮转实习的一大帮人。忘了是在哪里看过,说“师兄师姐”的称呼区别于“学长学姐”严谨的学究气,叫出口时自带几分洒脱自如不拘小节的江湖侠气。入科第一天,临床经验丰富的年轻前辈们,因为这江湖气十足的一声称呼,被拉到毫无隔阂的位置,倾囊相授。  记得肝胆外科徐见亮师兄的热心告诫:“关腹前有一步一定不能忘——肝圆韧带扎一下——就少了大部分术后出血的后顾之忧。”以及他精干的一句话总结:“手术最重要的一点,关腹前,确保没有出血。”也记得甲乳外科的刘宇师姐,在乳腺肿物切除活检术后,指导我进行外翻缝合。共同完成的消毒铺巾、体格检查的指导,临床问题的请教,主刀下台后的关腹缝皮,在这些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革命友谊,可能是除了临床知识外,在这次实习交流中最宝贵的收获吧。  而教授们之所以被奉上神坛,当然是因为有令人敬畏的技术和品格。印象最深的是在肝胆外科,从上午九点到晚上十点,经历了一台13个小时的右半肝切除术,术野暴露困难的巨块型肝癌,第三肝门有近十条变异的肝短静脉,术中大量出血……在我拉着钩顺着线站得头昏眼花时,邓美海教授还完成了精细堪比整形外的Rou-en-Y胆肠吻合术。教授在台上常常讲的一句话是:“我们在台上,就是尽量帮他做得干净一点”。很朴实的话,却包含着一个医生根本的良心。那段时间正被卫计委新出台的专科培训政策刷屏,朋友圈的评论基本逃不过心灰意冷和冷嘲热讽的基调,然而从屏幕上抬起头,我却在这些教授身上,看到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学医之路既远且艰,医疗环境水深火热,日复一日的重复和周旋中,很容易就让人冷却了一腔热情,但是幸好,还有这样的前辈,提醒我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来到广州,还有两件事不能不提。  首先一件,是国父孙中山。孙中山广东香山人,医科出身,留日期间转投革命大潮,领导兴中会掀起辛亥革命,创立三民主义,被誉为国父。中山大学海珠校区、医学部所在的北校区门口都伫立着他的雕像,在广州随处可见以他命名的建筑和街道,以及许多革命浪潮的遗迹。其深入广州民众生活的程度大概类似于南宋的都城文化给如今杭州留下的印记。所谓历史,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过去,而是不动声色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和精神。  另外一件,当然就是誉满海内的广东美食啦。广州八九点的早茶店总是人满,炖汤、拉肠、砂锅粥、叉烧包、马蹄糕、水晶虾饺……广州人深谙食道,于是白白便宜了吃货们的舌头~  中山大学和广州底蕴深厚而丰富,三个月的交流不过窥其冰山一角,而仅是这冰山一角也已是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记忆。再见啊,认真可爱的中山人,再见啊,美丽的羊城。
关注浙江大学医学院团委洞悉学院动态
展现医学风采
微信号:zjuyixueshe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站严禁讨论政治,FD,造谣,色情等信息,请遵守 《731论坛管理规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大学bbs论坛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网友发布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禁止一切非法,违规,色情,造谣等信息发布

Copyright © 2013-2014 731bbs.com 技术支持:731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