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第94期】王则楚 | 记忆中的中山大学教工文体活动 - 校园快讯中山大学-康乐园

中山大学-康乐园

搜索
打印 【记忆第94期】王则楚 | 记忆中的中山大学教工文体活动
  • 3542 查看:
  • 0 回复:
跳转到指定楼层

【记忆第94期】王则楚 | 记忆中的中山大学教工文体活动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223

帖子

9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4:0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主编者言】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回望起来阵阵温馨。是岁月的流逝为它涂抹了怀旧的淡淡色彩,还是因为这样的好景不常?当尔虞我诈、你批我斗随着频繁的政治运动甚嚣尘上,人世间的温暖逐风而去,其乐融融的氛围也就烟消云散了。
如有阅读感受,请写在文末“写留言”处,让读者都能看到。


记忆中的中山大学教工文体活动
文/王则楚


近日,中山大学民盟组织的李静波老师把他发表的两篇关于民国时期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研究的文章交给我看看。他是个体育老师,也是个盟员,关心教育、关心体育教育是职责所在,理所当然。但阅后的感觉就是太枯燥了,一点也不鲜活。后来在与民盟中大组织一起去潮州考察中大潮州陶瓷文化研究院的时候,在来回的一路上,都与他谈起我儿时记忆中的中大教工的文体活动。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和他们的文体活动的影子一次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真好像有人在催促我赶紧把他记录下来,这就有了这个片段的回忆。

1947年底,父亲经刘节教授举荐,到广州中山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离开了位于杭州钱塘江旁的之江大学,南下到广州工作。起初,是住在文明路校区,好像住过平山堂和西堂,文明路校区内有一排排大棵的石栗树。我只记得有与小朋友一起捡起石栗,用石头砸开,吃里面的果仁。而石栗树南就是大人们运动的操场,常常看到他们在运动。至于怎么开展文体活动小孩子的我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但在宽大的走廊里弈棋的印象模糊有些记忆。

到了中大在石牌的五山校区,那时候我还只有五岁左右,但中大的足球场在教工住宅的斯大林广场的西边,在一个山洼的地方,把两边削去边坡而成,在家属楼这边非常陡峭,挖出的小台阶让人翻身爬下去都心慌。许多老师、学生在哪里跑步、踢球倒是我们坐在陡峭的山边经常可以看到。在西边有两个大湖(现在看来就是小池塘),他们叫鄱阳湖、洞庭湖,其中鄱阳湖是作为游泳池用的。在一边由浅入深,有一个突然的变深处,过去就是深水池了,深水池里有一个固定的木浮台,不少人在哪里跳水。游泳是中大教工经常的运动项目。那时,住在斯大林广场的王起、戴辛皆、王越等许多教授都喜欢游泳。我和戴辛皆的儿子戴念坪(是在抗战时期迁到坪石的时候出生的)也常去游泳,他把我带到深水池一放,我只有自己狗刨着游回浅水区,就这样学会了游泳。当然,戴辛皆家樟树下绑在横枝干上的竹竿更是我们爬竹竿的主要场所。但毕竟太小,记忆中的教工文体活动还没有什么明显的印象。只知道每年有从半山开始,经过文学院,绕着工学院前的小湖,转到鄱阳湖、洞庭湖,翻到法商学院后沿斜坡回到半山的群众性的长跑比赛。

到了1952年搬到康乐园校区,我们也已经上小学了,记忆也比较清晰了,中大教工的丰富的文体活动真是讲不完。

工会的周末活动

中大工会当时设在张弼士堂,后来搬到马应彪招待所。我的同学叶贵明的父亲就在工会工作,他的文章《走上乒乓球之路》,详细描述了他与中大年轻教工的乒乓球友谊,可见乒乓球运动在中大是开展的非常好的。我记得,当年电视机只有在工会有,大家聚在那里观看中国对与日本队争夺冠军,气氛只紧张、热烈,尤其是打星野的7大板,真是扣人心弦。

中大的工会是教工活动的中心,张弼士堂那里的棋类活动丰富多彩。不仅有中国象棋、跳棋,还有国际象棋和围棋。戴辛皆教授就是围棋爱好者,他自己家里就有围棋,平时他还会和自己的儿子戴念坪下下围棋。我的国际象棋和围棋初步知识也是在教工的俱乐部学会的。

周末,在张弼士堂对面、中大水塔后面的草地上,会拉上有彩旗的绳子,挂上彩灯,摆上桌子,可以听音乐,看表演,猜灯谜很有意思。当然,小礼堂舞会的小号更会吸引年轻一点的老师与学生们共舞。

在中秋的夜晚,大家会聚集在怀士堂前的草地上,围着吃月饼,看天上的月亮。好几次看到过月食,“天狗食月亮”。而中秋节中大附小孩子们的自制灯笼巡游更是一项有特色的固定节目。最简单的就是折叠的灯笼,底部中间化上一些蜡,把小红蜡烛固定住,一拉起来就可以了。当然,自制的各种白兔、公鸡、五星等也是常在小学手工劳作里教授的。

中秋的灯谜,也是中大教工活动的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不仅大人喜欢,孩子们也积极参与,往往一家人在讨论谜底,很有意思。不然,我哥哥也编不出“高校评估——打一战略武器”这样的谜语。

中大教工的体育活动

那个时候,中大的教授是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体育教研室的老师也是非常受到尊重的。马民福教授他还是足球的国际裁判,看到他在北京队与前苏联火车头队(当年的奥运足球冠军)在越秀山体育场的比赛场上担任主裁判的身影,我们中大子弟都很自豪。另外,郭刁萍老师是中大教工打网球的核心人物,只要他到场,许多老师都会去打网球。

当年中大的网球场就在爪哇堂东边的小土坡上,球一旦打到外头,就会顺着坡滚到远处。我父亲王起就是网球爱好者之一,每次他去打球都带着我去捡球。可以看到两个网球场都是有人在围观等着上场,一局打下来,输了就换人。一到下午4:30或5:00,妈妈会提醒伏案工作的父亲,该打网球了。并且会把球拍都准备好递给他。我要是在家,她就会让我跟着去捡球。那时父亲打起网球是全场奔跑的,对方回球高了,他甚至会跑到网前跳起来,高高的举起球拍,把球扣下去。球是赢了,但弹起的球越过后面的拦球网,捡球的我就要跑很远了。另外,挡球的时候居然也有像削球一样,把球挡回去,对方往往会回球落网。至于左右前后的调动,则是他们常见的打法。跑不动了,只好认输。每每打完球回家,洗完澡,端起酒杯,品尝母亲做的下酒菜,父亲一天的忙碌都烟消云散,一副满足的样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游泳是中大教工最喜爱的运动。当时中大在江边有两个木板围起来的泥池子,还有一个水泥的小池子在水厂下面、现在北门一进门的池子的西南角。教工主要在水泥池子里游泳。但池子小、真正喜欢游泳的就宁可到珠江里去游。我、戴念坪、詹叔夏都是经常一起约着去珠江游泳的小伙伴。我们经常看到中文系的赵仲邑先生,他总是在江水涨到最高的时候出现在码头。在水文站的台阶上活动一下就向着江中心游去,十分熟练,游得悠闲自在。

此外,姜立夫先生夫妇,每天傍晚总是一起散步在东南区的石板路上,从门口出来,左转到图书馆前的草坪,一直走到黑石屋前,慢慢绕回到护养院的坡上,天天如此,年复一年,那种温馨、那种飘逸,让人难忘。

至于容庚老先生,更是老当益壮,经常是骑自行车在校园里转,无论是他办事到西北角的市场、书店、邮局,还是到中文系所在的数学楼办事或给学生上课,他都骑自行车,你都可以看到他一头白头发在自行车上飞驰的样子。

那时候,不仅中大教工重视体育活动,而且学校也为教工的体育活动提供了许多方便。其他不说,那时候中大的码头有舢板可以供教工借用,在珠江划着舢板,是很让人向往的。另外在西大球场和东大球场两边,都建立了体操房。可以练杆铃、练翻跟斗等等。

中大教工还重视子女的体育,当时陈心陶教授的二女儿还获得过全国自行车女子竞速赛的冠军,大红的锦旗挂在家里显著的位置,真让人羡慕。张维持教授的女儿还是省游泳队的运动员。至于音乐方面,大家可以看《中大童缘》里许多的回忆,就不在这儿说了。

中大的教工运动会

当时,中大每年都要举办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而且同时举行教工运动会。教工运动会分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老年组的项目有许多,虽然也有一些和今天往往是玩的持球跑之类的项目,但更多的是正规的田径比赛项目。1956年的教工田径运动会是在西大球场举行的。

跳高比赛是很吸引人的。当年写了中大学生生活长篇小说的、一个姓刘的老师,用剪式跳出了1.7米以上的成绩,是很不错的啦。而其他组别的跳高都还是跨越式。还有三级跳的项目也让人耳目一新。当然,也有60米、100米和4×100米接力这些项目。

投掷类的铁饼、铅球和标枪让大家在球场边上看得很开心。我父亲参加老年组的铅球,反身托球、跨步向前,转身跃起推球,一气呵成,夺得老年组的冠军。当年中大校报还刊登了他跃起推球那一刹那的照片。不知现在还能不能找得到。

而容庚先生老当益壮,参加自行车的60米竞速赛,同样也获得冠军。

总之,体育运动在中大教工里是非常活跃的,写下我的所见所闻,留下一点记忆,但愿能够引起更多的回忆,把这个传统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推荐文章】(点击即可阅读):
王则楚 | 忆我认识的中山大学老教授(一)
王则楚 | 邻居孩子眼里的陈寅恪
王则楚 |王季思和“瓯穗文化交流”
古成业 | 酒颜红入少年林
朱秉衡 | 一张旧照片中的历史与人生
淘宝特约店址:http://shop115965676.taobao.com
[可订购“粤海风”系列图书]

敬 请 关 注【记忆▪微影像第11期】区念中 杨和平《春田喜闹,火龙狂舞:世界已被拍摄,影像如何把文字赶下圣坛》(每周日推送)   

【粤海述评第91期】德公《微论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站严禁讨论政治,FD,造谣,色情等信息,请遵守 《731论坛管理规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大学bbs论坛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网友发布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禁止一切非法,违规,色情,造谣等信息发布

Copyright © 2013-2014 731bbs.com 技术支持:731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