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曾每年留三个学位给石牌村民子弟,为啥? - 校园快讯中山大学-康乐园

中山大学-康乐园

搜索
打印 中山大学曾每年留三个学位给石牌村民子弟,为啥?
  • 3423 查看:
  • 0 回复: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中山大学曾每年留三个学位给石牌村民子弟,为啥?

[复制链接]

20

主题

26

帖子

108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15: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山大学石牌校园,中大人并不陌生。


1931~1937年间,按照孙中山生前所嘱,在广州石牌建设了国立中山大学新校园及其建筑群。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迁往康乐园,石牌原中大校址大致为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所有。


石牌校园及其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亦有特殊的地位。其建筑不仅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而且造型优美,装饰繁复,中西合璧,主体造型以中式为主,细部处理常借用西式手法,巧妙自然,是天河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民国时期大型建筑群。


石牌校园顾名思义位于石牌村,不过当时的石牌村规模极大。1912年左右,石牌村有耕地4800亩。另有大小山岗、陂塘、水塘、荒地及村民住宅等。总面积达14平方公里。早在1925年,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在石牌五山开辟第二农场;1931年,中山大学在石牌五山地区筹建新校址,共收用石牌北部土地约3.5平方公里。


中山大学与石牌村还有鲜为人知的关系。


中大当时石牌村与校方签有协议,其中有陂塘中的水为农田灌溉用水,归石牌村使用,每年留3个学位给石牌村民子弟就读中山大学。

由于中山大学与石牌村良好的历史关系,民国时期,中山大学师生在石牌村举办了夜校、识字班。


民国23年(1934年),石志诚国民小学从潘氏宗祠迁往董氏良湖公祠,并改名为番禺县第四区石牌中心小学,校匾由当时中山大学校长邹鲁题。


民国26年(1937年)中大举行迁校后规模最大的校运会时,运动员还有石牌村的的400多农民运动员参加。


1912年孙中山与石牌村名流池耀庭(二排左二)合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站严禁讨论政治,FD,造谣,色情等信息,请遵守 《731论坛管理规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大学bbs论坛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网友发布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禁止一切非法,违规,色情,造谣等信息发布

Copyright © 2013-2014 731bbs.com 技术支持:731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1  

返回顶部